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起始於1993年12月,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產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社區一詞源於拉丁語,原意是親密的關係和共同的東西。將“社區”這個詞作為社會學的一個範疇來研究的,起於德國的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年)。滕尼斯所謂的社區是通過血緣、鄰里和朋友關係建立起來的人群組合。它根據人們的自然意願結合而成,人們的關係建立在習慣、傳統和宗教之上。血緣、鄰里和朋友的關係是社區的主要紐帶,在這裏人們交往的目的和手段是一致的,傳統的農村村莊是社區的代表。

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伴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城市化進程也大大加快,大量的人口進入城市,城市的人口開始普遍地超過農村人口,社會的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對社區理論研究有重大突破的是美國的芝加哥學派,由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主任派克于1921年首創的人文區位學的理論和方法在社區研究中的應用為代表。研究的社區主要是現代工業社會的城市社區。芝加哥學派創立的“人文區位學” 其內容大概是說人與其他生物一樣,也存在一定的生活環境之中,他們把這種人類的生活環境稱為社區。主要代表派克把社區定義為“佔據在一塊被或多或少明確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彙集”。人文區位學理論認為社區最本質的特徵是

(1)有一個以地域組織起來的人口

(2)這裏的人口或多或少紮根於它所佔用的土地上

(3)這裏的人口的各個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關係之中

(4)文化是適應環境的一種機制


 把文化和價值觀念包含於區位研究之中。這就確定了社區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地域性社會的內涵。芝加哥派還認為,社區這種地域社會不僅存在于傳統的農業社會,也同樣存在于現代的工業社會中,不僅有農業村鎮類的社區,也有商業社區、工業社區,進一步在內涵與外延上發展了社區的概念和理論。 

 現大多數社會教材把社區定義為:是指依定地域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的社會個人、群體和組織在社會互動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社會文化規範結合而成的地域性社會生活共同體。既是一個地域性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文化的概念,是社區概念的內在涵義。而所謂的社區營造就是以文化建設的方式在社區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規範,宣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修養,使社區居民正確認識人與社會、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個人、家庭與社區等各種關係,使社區形成健康向上和相互關愛的文化氛圍。並在這種文化氛圍薰陶下,培養社區居民良好的社區責任感、正義同情心和奉獻精神。


以上,引用網址:http://blog.xuite.net/waltersd/blog/38576872

這是我們在課堂上、在課本裡,對於「社區營造」所建立的概念,做什麼用?考試?當一張空白的考卷發下來的同時,解釋名詞寫上滿滿的,很漂亮!然後呢?

 

很認真的把畢業當時,學校連同畢業證書一起寄來的「四學年成績單」翻出來,認真算起來,關於社區的課程,大學時期不多不少一共修了七個學分,成績不算難看,但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腦袋瓜裡是一片空白,說句不好聽的,七學分裡頭有五個學分是營養學分,上得很歡樂的那種。

 

不過,還是聊聊今天在後壁菁寮晃完的心得,先說在前面,對於「社造」的概念一直都是很缺乏的,什麼是「社造」?在看完一小部份的後壁菁寮(為什麼是一小部份?因為過年期間人多到窒息,只想逃離那裡)後,當下想到的是,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對不起!縣市合併,實在需要些適應的時間),在2005年的《無米樂》那貼近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把台灣農村現況、老一輩農民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後,是不是讓台灣看過《無米樂》的人對於「農村」更有概念,這我不是很清楚,只是突然間,這純樸的鄉下地方,一股腦地傾進了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就光在過年這期間,多麼可怕!

緊接著,試想,與《無米樂》有著類似效應的就舉兩個例子,不就在2008年的《海角七號》和不久前2010年的《艋舺》,透過電影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總會突然在短時間中引起大量的人來注意一個「地方」的特色(其中包含的層面很廣、很雜,從文化、產業、歷史到種族等等),伴隨的經濟價值也很可觀,由此可見,影像傳播未嘗不是個行銷地方與發掘地方最快速的手段?但是,附加效應帶來的只是一時,最後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規劃與經營,「地方特色」被發掘出來是零星、鬆散的(如前面所提),而這正呼應著的是「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產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之所以後壁菁寮會被各方說社造相當成功的原因之所在,應該是它的確在電影帶來的附加價值後,有做出有效規畫、做出統整「地方特色」的社區。是說,發現價值、利用價值並延續開創價值,這是給予其他地方在開發上最值得學習的一點。

而大過年的,看著崑濱伯的米是一箱一箱的在賣出,是說觀光客的消費能力實在驚人!光憑這一點,也是相當吸引人的,後壁菁寮真的是個活教材對於其他正在規劃、發展的農村社區而言,但農村社區營造怎麼做出自己的特色,這學問挺大的。

再說,看一看不完全是優點,就建築來說,以「老街」做例子,作為一個沒有跟著導覽員,在現場走馬看花的「觀光客」來說,後壁菁寮老街帶給我的,是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點出來的問題,是說對於其他要學習、效法的社區來說,在規劃上很容易一個不小心會淪落變成copy cat,在過程當中一個稍稍不注意,統整「地方特色」不成,一大堆雷同的社區就會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冒出。

恩!導覽員固然重要,因為大家都很像,有導覽員在可以把當地特色、與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全告訴你,但試想,沒有導覽員的時候呢?是不是又個問題了?

 

以上,拉拉雜雜的,算是晃了一個下午的心得與筆記,今天認真來說,根本不算完全地走一趟,就只能希望之後有機會真正的、完整的看過整個無米樂社區,或許心得會完整一點。(哈!如果可以我是也希望有導覽員,然後最好沒有什麼觀光客在路上竄來竄去的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ellfish67 的頭像
    swellfish67

    。萬能工具猴。

    swellfish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